走进“第56号教室”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3-12-19 | 435次浏览
走进“第56号教室”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文/伍萍
近日,有幸拜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享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受益匪浅!雷夫老师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他的教室以及他和孩子们真实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无一不让人感动与惊叹,发人深省!
教育无国界,
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无一不饱含
比起学习,学生的品质培养更为重要。雷夫老师也提到一个人的正派得体远比考试得高分重要。他说:“人们总是巴不得孩子在几个星期的时间内就无所不知,我不赶时间,我不在乎每周末的考试,我更关注的是一个孩子十年后能用得着的素质。” 我喜欢雷夫老师说的那一句话——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仔细想想,从长远看,我们老师绝不能拿学生的成绩跟另一个学生相比,应该用学生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在培养孩子品质方面,雷夫老师有着他的六阶段理论,而他凭借着对孩子的信任,带着他们走到了第六阶段,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教育孩子为自己学,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他经常问学生:“你为什么学?”学生说“我不得不”或者“我不知道”,这时,每节课前,他都告诉他们,学习的东西终身受用,以后用得着,不是为考试而学。慢慢地,他让学生自己告诉他,他们为什么要学,才开始上课,效果才会更好,老师要告诉他们为什么学,而不是学什么?我们经常为了鼓励学生学习采用一些方法,而他指出用礼物和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十分危险,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体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励。的确,卓越的教学是向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让孩子们推动自己全力以赴做的最好,也就是说要让孩子自我成长.我的学生不需要从我这里寻找认可,他们要学习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的学生们经常外出表演,戏剧演三十天,演出结束后,他不会发奖,也不会开派对,因为他认为做整个戏剧就是奖励,就是派对,美国与中国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不会因为奖励而改变。
成功无捷径,细细咀嚼这本书,我向往“毫无恐惧的第56号教室”,从雷夫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我们可以做的更好的信念!他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折服!正是这种“角色榜样”教会了他的孩子们也永远不放弃!这些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育这片沃土上,真正的卓越是靠用心,牺牲,试错,以及大量的努力得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我们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