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旧版栏目>>特色汤小>>文化汤小>>阅览文章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3-12-19 | 388次浏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 高倩

 

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最近几天我认真品读了搁置已久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该书是由“全美最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所著,原以为不同的国度的教育理念相差较大,可是当我通读全书之后,不禁感慨教育是相通的!没错,就如刘春生所说“雷夫老师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却不断告诉我们: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乃至一个小小的鬼点子。巧妙的做,坚持不懈的做才会充满力量,令人叹服。”在读这本书时我深深地被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激情所打动,他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一次又一次地使我心灵大为震撼。

雷夫老师所从教的小学是一个处于充满暴力和贫穷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成长环境并不好,面对如此恶劣的教学环境时,雷夫也曾感到疲倦沮丧,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教下去,但是当他经历了“教室里的火”之后,他勉励自己其实作为老师可以无视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那些倒霉事,只需要尽一切努力帮助孩子们进步。或许不一定做得很好,但起码努力过了。当今社会,能像雷夫老师一样下决心的老师比比皆是,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但大部分的人往往是三分钟的热度,随着时间的流逝激情也慢慢的被燃烧殆尽。我想我们所缺乏的是牺牲的精神和敢于试错的勇气,就如雷夫所言“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在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成功无捷径。”

初为人师的我,曾一度以为要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与学习活动之中,要掌控课堂教学,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班里树立“威信”,但这样只会是学生因为怕挨骂,怕面对父母的盛怒而学习,也就磨灭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益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雷夫老师告诉我,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他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成为孩子的榜样。的确,身教确实重于言教,因为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或许这并不容易,但只有这样才能是孩子们成长为爱学习的天使。

身为一名美术老师,在细读本书第二部分第九章后深受启发。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合作学美术,因此特别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教学成效最大化是我一直在摸索的问题。而反思自己的手工教学,感觉问题颇多,比如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不够,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究,担心手工课课堂纪律难以掌控等等。由于在手工课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生成性问题,常常为了减少学生在动手中失败的可能性而绞尽脑汁,原以为一堂成功的手工造型课的标志就是所有的同学都掌握教学内容。雷夫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在美术课上必须让孩子们经历失败,从失败中学习。雷夫老师刻意的举动,故意让孩子之间通过合作进行创作,让孩子们交了朋友,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而这份联结将鼓励孩子有更好的表现,念书更认真,也更快乐。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雷夫老师说过:艺术原来也有“让孩子懂得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继续前进”之美。所以有时我们有必要闭上嘴巴,让孩子们自己摸索。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仿佛是在与伟大的雷夫老师进行了一次思想的对话,我受益于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从书中寻找到了教育的捷径,而是因为我从中领悟到了“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