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两三招
作者: 刘曼 | 发布时间: 2013-11-05 | 405次浏览
2011版新美术课标强调学科性,在教学中要凸显“视觉性”。例如在师生互动时,有时教师无需多言,只需巧用“眼神的魔力”,用眼神抓住学生求知的心,注重对学生的注视或手势等配合,用爱心与耐心做出回应,配合着我们的教学,与学生找到彼此的“交集”,找到共同兴趣、共同审美感受之所在,定会拥有师生情感的“共鸣”,产生另一种“触动”。试想在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时常有四目交会的一瞬间,感觉会是多么甜蜜。
一.评价
评价环节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展示和交流的重点,具有很强的学习导向作用,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句号,且应留有余韵、令人回味,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倘若教师不简单地以分数,“优、良、差”等概念性的话语来评价。对画面突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有效评价,中、高年级可以写评语,例如:“你的色彩像阳光一样明亮、温暖喔!”、“线条大胆、流畅,如果再整洁些会更美!”低年级可以画上大拇指、笑脸等图案,它能无声地给学生及时鼓励、正确引导和善意的鞭策,从而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虽然简单但充满情感的小细节,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由衷欣赏,脸上自然会露出了自信、迷人的笑容,仿佛整个“心”都亮了起来。
教师还要善于寻找知识“吸引人眼球”的有趣切入点,比如去年电视和报纸等媒体,纷纷介绍南京青奥会的吉祥物(砳砳)的发布,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对此无动于衷,试着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关注、认识这个新事物,我从头到尾都没说这张设计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而是要让学生来欣赏造型与色彩,一起试着设计自己心中的吉祥物。学生们有的说:我知道,这个设计的灵感是来自南京的特产雨花石,所以他是七彩斑斓的!有的说:他大大的眼睛,好像会说话,像是在说:欢迎世界的青少年朋友都来南京!有的说:砳砳像我喜欢的动画片里的卡通,很可爱!还有学生说:我觉得,假如缺少了微笑的表情和运动的四肢,会单调得像一只花的长筒袜!
二.发现美
作为教师平时我们要善于塑造学生在同学们心中的良好形象,引导学生发现美。例如,强调色彩的搭配时,可以巧妙利用学生们的着装,师:“老师发现,今天看起来特别精神,你们猜猜看秘密在哪里?”观察后,大家都发现了,陶可同学绿色的毛衣,配了同色系的蝴蝶结发卡,所以看起来很协调、很引人注目,师:“你们瞧,衣服和发卡,可以换成其他颜色吗?”生:“陶可真会搭配颜色…”在学生有了精彩的答案出来时,我着重强调:是因为你们,会欣赏,眼光好!身边的举例,既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加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将美术语言传达给了他们。
还有王苏婉同学,最近上课表现得特别有劲头,而且同学们都说:班级里做操时灯再也没有忘记关了,原来啊,班主任在布置班级文化时,将她的一幅作业,用卡纸装饰在了教室的电灯开关上方。漂亮、醒目的画既装饰、美化了教室,又给了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激励了孩子们,学会关注过去习以为常的生活点滴。
其实教师最快乐的时刻是无论是何时何地,勇于在自己教育生涯中一路走来的不断尝试,为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断奋进,体会师生互动的点滴中,共同收获美……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