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设计例谈
作者: 黄秋森 | 发布时间: 2012-12-21 | 744次浏览
我们将绘本引进课堂,就必然要进行绘本教学设计。那么,怎样进行绘本教学设计呢?我个人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要抓住绘本的特质来进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知欲望,在奇妙的图文所营造的那种美轮美奂的情境中学习。其次,因为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还是遵循“精晰目标吗,精选内容,有效设问”来做足做深文章。一本绘本有一本绘本的特点,一本绘本也有着它许许多多的知识点,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将所有的知识都“灌”给学生,即使是“灌”下去了,也不过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因为,我们在指导中,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在某一个方面讲深讲透,在某个关注点上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自然中生成。因此,绘本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去观察,带有浓厚的兴趣去认知,带有浓厚的兴趣去说故事,带有浓厚的兴趣去完善、去编创故事。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绘本教学预期也就达到了。
前几天,我与南化四小的藤子校长进行了绘本交流,我寄去了将近100个电子绘本,有点遗憾的是其中有几个打不开,可能是程序出了问题。这些电子绘本,她多数也有,我们似乎访问的网页差不多,藤子校长又给我回发过来四十多个电子绘本,这也增加了我们电子绘本的容量,我已经将它们放在了《大家的地盘》中,供大家在教学中选用吧。其他的还有梦轩的、一一风荷举的,等后面下载后再放进去。研探绘本教学,虽然时间不长,但在网上,我已经与好多的有志于绘本研探的教师联系上了,比如:笨笨熊、紫沐绘本心情、笑逐颜开、怡然等等。还有梦轩、一一风荷举。我觉得,绘本研探,还是要携手同仁的,因此,我有这样的一种感慨,置顶在汤小的绘本网上:绘本的奥秘,博大精深;绘本的特色,美轮美奂;绘本的历史,推陈出新;绘本的魅力,独特无穷;绘本的阅读,乐在其中;绘本的教学,精彩纷呈。
闲话扯远了,还是来聊聊绘本教学设计类型吧。一般的设计基本思路就是【1】看封面、扉页,介绍作者,猜想故事;【2】串讲、分享故事情节、画面;【3】故事回味、延伸。这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使用。在绘本教学设计中,我们还可以借鉴高端引领。因为篇幅有限,这里仅举四例:
我们先来看看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绘本《我爸爸》。她的教学设计分五个板块:第一版块,导入,封面导读 ;第二版块,看图:第一页导读;第一组图导读;第二三组图导读,第四组图导读;两个大跨页导读。第三版块,回味:1.他让学生首先整体图画书。先看再想: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呢?哪幅图给我的印象最深呢?先“好好品味品味”,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在脑子里“过了电影”,最后留住最深刻的画。2.发现 “画中画”。关注《我爸爸》里多次出现一些名人,比如刘易斯、帕瓦罗蒂,故事如童话中的小红帽、三只小猪、大野狼……3.体会句子表达样式。巧妙运用书中的语句,引导学生练习了“也”、“像……一样”、“两句话变一句话”等句式表达样式,为下面的“创作”环节再作铺垫。第四版块,创作 :1.创作提示。 用上刚才你们发现的句式说一句话,画上一幅图,或者写几句话都成。2.展示与点评。清学生上台看看这些同学画的画,听听这些同学的表达。教师对每个孩子习作的点评。第五版块,升华:学生的感悟在“我爱爸爸”和“爸爸爱我”,看似文字游戏的诵读中,瞬间升华。
再来看看特级教师张祖庆教学几米的《童年下雪了》吧,教学流程也是五个板块,思路大体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精妙:1、引入——简介几米;2、赏画配文——逐页引读,想象汤尼可能在干什么,说话、配话;3、我笔写我心——自选某一喜欢的图画进行创编;4、给汤尼写信——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与汤尼进行对话;5、升华主题——延伸阅读《男孩子》,改课题为《童年不下雪》。
下面是南化四小杨树桠校长教学《爱心树》的流程:1、由最难忘的书,导入绘本。2、看画面,静静的听老师阅读绘本。导读过程中,相机设疑,点击关键处,为学生的多维想象铺垫,然后介绍绘本《爱心树》。3、品味绘本。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是什么吗?你最想表达的感受是什么吗?回味联想。4、丰厚绘本。让学生练笔,指导,班级交流;师生总结、延伸。结合自己阅读中提到的“联想”,去进行文章的移植。例如,今天我们读了《爱心树》,有兴趣的同学回家以后可以去写自己身边的“大树”,甚至写一次自己做大树的经历。
藤子校长的绘本教学《世界为谁存在》也值得我们欣赏:1、在谈话中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世界为谁存在?这样了解故事的名称,出示封面。2、分片段分享阅读,了解故事内容。用熊宝宝、狮宝宝、河马宝宝、鲸鱼宝宝、雪兔宝宝、猫头鹰宝宝等之问,来引起对话,让孩子们在动物的对话中发现。不同的片段,相同的构段方式,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用小男孩之问,来分享体会“世界为每个人存在!”。3、走近作者,了解故事背景,深化作品的主旨。4、亲子对话,延续故事内容。让孩子走到爸爸妈妈的面前,询问他们:世界为谁存在?专心倾听爸爸妈妈的话,看看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有哪些为你存在的事物?最后再集体交流。5、分享总结,拓宽阅读时空。希望小朋友们能多读经典,让童年充满书香;希望爸爸妈妈们能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分享好书,让家庭充满书香。在这节课中,藤子机智地利用了家长来校听课的优势来进行教学,让自己绘本的教学锦上添花。
绘本教学设计,我觉得应该将设计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观察绘图,二是体悟文字,三是根据绘本来想象。在具体教学中,绘本要一幅一幅的看,一幅幅的说,当然也要一幅幅的写。这样就可以将绘本的教学落到了实处。对于教学绘本,台湾著名儿童文学教授杨茂秀曾说:“现在我们要建议的方式是,不把所要讲的故事作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儿童的反应作为主要目标。举例来说,讲故事好像领小朋友到郊外走一趟。故事有起头也有结尾,郊游有开始也有结束。有的郊游是健行式的:努力赶路,赶到终点,算是完成了一件事。路上小朋友看到什么都不许停下来观赏或研究,要不然,走走停停,怎么走得到目的地?想要有效地使用讨论与对话的故事,绝对不可以用这种方式,应该用走走停停的方式;小朋友有了反应,便是一个机会,可以 “顺水推舟”,让他们的思想去发展。”
走进绘本世界,我们会发现,图画不是插图,不只是文字的说明和补充,它本身就在“说话”。图与文互相融汇、互相协调,共同表现同一个主题,共同创造一个世界,这才是我们常说的“图文并茂”的本质。既然图画如此重要,那么就要让学生结合文字,学会欣赏画面,更不能忽略画中画。安东尼·布朗说:“我喜欢在图画里加入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容易忽略这些细节,可是再看一遍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
杨茂秀教授建议绘本教学的过程应坚持下列几个原则 :第一,不要赶进度,讲到哪里停都可以。第二,不要扮演知识的权威或仓库的角色。不要以为儿童一提出问题,您便有责任给他一个标准的、正确的答案;但也不是要让小朋友觉得一切都没关系,什么问题都没有正确的答案。大人要做的是和他们一同研究,一同寻理由、找证据、做说明,一同找意义。大人是小朋友知性的研究伙伴、思考的技术顾问。第三,不但要容许,更是要鼓励儿童进行语言的游戏,在游戏中要抓住机会,提供良好的练习,借机会做思考的训练。总而言之,我们的绘本教学设计一定要在绘本的品读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