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淬技能,互学相长守未来
作者: 贾良梅 | 发布时间: 2022-10-01 | 651次浏览
以赛促教淬技能,互学相长守未来
——汤山小学开展语文“具身乐学”赛课活动
乐真乐学促花开,做思融合守未来。具身学习的理念在这里一朝播籽,落地生根。为有效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深化教师专业认知,进一步履新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更为全体教师创建了思考与学习、交流与探索,提升与收获的展示平台和成长氛围。2022年9月29日,汤山小学积极组织了“春华杯”语文现场赛课活动,语文组教师一齐观摩了五位青年教师带来的乐学课堂。
首先为大家呈现的是李月明老师执教的《花钟》,带领我们来到鲜花的世界,去探寻“花钟”的秘密。从“花钟是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学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有趣的花钟里到底有哪些花,借助问答和板书了解花开的时间,在朗读中感悟花开的美,理解段落的意思,层层深入学习借助关键句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整节课,李老师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学习自主性、孩子们在开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第二节课,姚世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陶罐与铁罐》,以“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奚落”,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部分,通过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语言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学生在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及性格特点,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升华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让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谦虚友善的陶罐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整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读的有滋有味。

接着是郝星月老师执教的《漏》,整堂课就像清泉一样,轻轻地,缓缓地,脉脉流过一节课。上这节课时,郝老师从题目漏导入,先写好字,再理解漏的意思,情景式导入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找到老虎和贼地点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抓住描述人物心理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体现了课堂的趣味性。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初读感知,还是深读探究,都能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民主性上去思考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各种活动带给施展才智的空间,又为个性差异设计了灵活的可选取性的表现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有较为宽松自由发展的舞台,培养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力。

精雕细琢磨一剑,洪炉烈火淬好钢。经历了一上午的登台献艺,下午的两节课依然续写了精彩活力,更体现了身体、情境、认知统一的课改特色。
第一节课程蓉老师执教的《找春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程老师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指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领悟作者表达出的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位害羞的小姑娘,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动作、演示课文来理解“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意思;通过出示眉毛和草芽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共同特点。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既调节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课周学兰老师带来的《军神》一课,紧扣“疼痛”二字,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刘伯承的内心,体会刘伯承身上的军人品质,再通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词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生也将情感带入文本,与文中人物内心产生联结从而带动情感上的共鸣,为更进一步地认识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五节精彩的课内阅读课,节节有亮点。课堂上,有多媒体大屏的优化,画境舒适度和视听冲击力锦上添花,更不乏清晰的授课思路,良好规范的语感训练。集动手、动脑、动心于一体的学教方式,彰显了课改精神对我校教师心灵的浸润。赛课老师们对情境的创设,对朗读的重视,对习惯的养成,对关键词句的把握,对感悟文章中心的循循善诱、步步引导,更值得观课老师们观摩体会,学用相长。

以此次春华杯赛课为契机,汤小教师团队更将进一步在课程改革上聚力前行,创新有为,培养与锻造一支更为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在做实教研,提质增效上勤钻研,勇探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汤小的教育教学质量定会再攀新峰,书写新绩。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