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中心小学对留守学生教育制度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07-11-19 | 550次浏览
汤山中心小学对留守学生教育制度
家不仅仅是吃饭、休息的地方,更是关爱、亲情汇聚的地方。留守学生缺乏家庭的教育、关爱。虽然我们地区比较富裕,留守学生较少,但是我校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运作体系,以期通过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全校农村留守儿童再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留守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学业困难、难于管教、情绪异常(内向、自卑、抗拒)。究其缘由,一是由于双亲长期在外,管教和亲情缺失,给正值成长期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二是农村学校教育体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从教育着手,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要让他们活得像歌里唱的那样:是享受着幸福的“宝”。
具体措施:
三方联动关爱留守儿童 ,强调的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综合作用:“关爱留守儿童,三方缺一不可”。形成有效监测 ,管好看好养好留守儿童
及时掌握情况 ,让孩子学习生活都有人帮教导处建立学生家庭档案,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外出地点、联系方式、家庭婚育、子女监护、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动态、全面的掌握,适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形成对留守人员长期的有效的监测。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每学期定期向所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辅导。重点针对学习困难的留守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开展个别辅导和个别化教育,帮助其完成学业;对生活困难的,通过帮困助学等手段,帮助解决其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对行为和心理偏常的,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重点开展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同时,通过师生一对一、生生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
学校开展“在校情况月报制度”每月通报其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的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表现,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