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为伴 畅谈人生——汤山小学开展团员读书活动报道
作者: 苏蓓 | 发布时间: 2020-04-24 | 492次浏览
与书为伴 畅谈人生
——汤山小学团员读书活动报道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汤山小学团组织举办了团员教师读后感的网上展评活动。
此次活动是团员教师响应学校的号召居家阅读的交流阶段。团员教师自选纸质图书阅读,并撰写读后感,做好交流所需的幻灯片,上交到教务处。
团员教师阅读广泛,在阅读时各有所选:需要专业提升的教师,选择阅读学科类书籍,在书籍中与大师交流,向大师学习钻研教材,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学流程;需要精神濡养的教师,选择文学类书籍,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汲取力量温暖身边的人;需要与学生做好沟通的教师,阅读班级管理类书籍,从正面管教出发,激发孩子内心向上的力量,充满信心地行走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
教师根据个人所需,个人爱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在阅读时,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想问题、找方法、谈得失、说启发,在成长的道路上见证自己的思想痕迹。
读《小王子》有感
汤山中心小学 付玛
“这是一部温暖纯净充满忧伤的哲理童话。只有爱,才是最高的哲学”。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不幸的是其中记住这一点的并不多”。“真正的成长不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被社会打磨成一样的世故与圆滑,而是在生命的成熟中仍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和一颗善良的爱心,用心去体会生活中最纯粹的快乐”。
小小感悟:上学期末,学校组织召开了一年级家长会。当家长们端正地坐在教室里期待我的发言时,我恍惚觉着坐在我眼前的是学生。诚然,在教育孩子上他们是学生,其中大多数也是第一次做家长。繁琐的家务与繁忙的工作让他们难以恰当地分配精力在孩子身上。因此,每每批评孩子时他们总是不知疲倦地运用着“我是你爸爸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之类的句式。这样的话语听起来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也十分掷地有声,似乎是约束孩子有利的方式。类似的错误我也犯过。我也会警告那些让人头疼的“坏孩子”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看起来是灭火了,但这火还会不会再燃,再燃的后果又如何,我不得而知。渐渐地我发现了,端着架子和孩子交流本身是不科学也不平等的。我的居高临下和孩子下意识的排斥双双导致沟通失败。因此,走进儿童心理的第一步就是变成儿童,换而言之就是我们应该记住,孩子遇到的困难都是大人们曾经经历过的,如果先换位思考再去给孩子合理的建议和引导会更有效。记得开学初期,课间总能看到华校长的身影,起初我以为是行政们的例行值班,后来明白了。华校长是用行动在告诉一年级的班主任,要多多走进孩子,距离近一点了解也更多一些。孩子和你亲近了自然也会信任你崇拜你,向师性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正面影响。如此,班主任工作也会开展地更顺利!
参加家长会的大多是孩子的母亲,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会后我也留了一部分家长做私下交流,问到这一点时,大多回答是爸爸比较忙。别说家长会了,孩子的作业也都是我们当母亲的看。其实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父母的配合,父母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令人遗憾的是健全家庭的教育也常常呈现“丧偶式教育”的特征,在孩子眼中父母是分开的,一方负责赚钱另一方则照顾自己。孩子眼中父母之间没有相互的爱,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成长会有很严重的偏向性。设想一个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感和爱的孩子,又如何能心无旁骛地好好学习。因此,家庭教育方面的沟通是我下学期需要加强的一方面。
家长会中的优秀家长代表这样说道:我从不给我的孩子打造完美人设,回忆孩提的自己亦不够完美但足够快乐。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一张白纸弄脏了些又如何,我们怎知这斑斑点点不可以成为二次创作的灵感基点?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啊!
人类总喜欢期待未来的怀念过去的不满当下的。故而办公室里大家被讨论频率最高的话题便是:要是能直接带高年级的孩子就好了,低年级的孩子难带啊。高年级的孩子确实比低年级有更强的逻辑思维和自我约束力。但他们也是由低年级慢慢成长起来的。且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老师要做的是尽可能多样化塑造不是千篇一律地改造。高年级的孩子也会羡慕低年级孩子撒撒娇就可以得到心中所想,羡慕他们写完作业就可以放肆玩闹。但孩子终究是孩子,真正的成长不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被社会打磨成一样的世故与圆滑,而是在生命的成熟中仍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和一颗善良的爱心,用心去体会生活中最纯粹的快乐。低年级老师更应该踏实认真地爱每一个孩子,尽己所能静待花开。尽管应试教育的大山压的人喘不过气,但教书育人者应当引领孩子们快乐学习。学习是伴随一生的事情,如何才能坚韧地走下去?唯有不忘快乐的学习初心,不忘初心才是坚持的原动力。
《小王子》让我懂得:爱,是最高的哲学;爱,是最好的教育。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了。这本书不仅推荐给孩子,也推荐给每一个“曾经是孩子的”你!
向顽症宣战 对拖延说不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汤山中心小学 朱梦颖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和班主任,我对于孩子们的思想教育也是很多的。“今日事今日毕。”这句话不知道跟孩子说了多少遍,然而不光孩子,就算是成年人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模式也在慢慢变成了我不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为我们总认为压迫感能让我们更有效率的完成事情。?
这个寒假由于疫情,有了更多地时间,我翻读了由简?博克与莱诺拉?袁合著的《拖延心理学》一书,每看一章,不由得回看自己,便觉得书中所说如同棍棒,不停打在心上,由此也找到了很多的共鸣。这本书详细解剖了拖延是为何物,为何人会拖延,拖延的具体原因,方方面面解剖了拖延者的思维方式,并从中找出应对拖延的方法,本书写的详尽又极具针对性,耐下心思仔细品味,真的收获良多。?
今天就以教师这个身份对我自身进行一个反思。工作中,明明知道这样做是正确且必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又总想再等等。最明显的就是对于孩子作文的批改了,这也是我身边很多语文老师都会“深恶痛绝”的问题。我明明知道不管怎么样,作文最后还是要我来批,但总是不能按时批改完。即使真的累积到两次作文没批了,也还是安慰自己,我明天开始一定批改。但我明天真的会开始吗,别忘了明天之后还有明天。拖延时可能会有享受的感觉,因为我可以暂时的不改作文了,可以不抄教案了,多轻松啊,但过后我们就会陷入深深的“拖延怪圈”中,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吸烟者因为吸烟而生命垂危时,他难道不会这样幻想吗?如果我当时能早点开始戒烟,每天好好锻炼身体,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现在是不是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呢? 就像我教案的抄写,每次学校检查前两天都熬夜抄,疯狂地赶,字写的要飞起,往往这个时候就特别后悔,前面怎么没有带着抄一抄呢?
对于我这种心理现象,书中给出了直击我内心的分析。“拖延者信条”里的这些信念反映了拖延者的一种阻止自己取得进展的思维方式。自责、害怕以及灾难性的想法让他们不可能越过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意识到你的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这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是啊,为什么桌上放着一堆作业的时候,我会选择先批改习字册,批改抄写的作业呢?因为我知道那些是最没有难度的,我从心底里害怕改作文的枯燥和抄教案的过程。而如何解决呢?就像书中所述:时间是拖延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他们或是被对时间的恐慌所占据,或者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一分钟一分钟地默数时间,或是假装对时间漠不关心。在与时间的周旋中,拖延者对时间的看法是相当不现实的。他们跟时间的关系是一厢情愿的,他们希望发现比客观存在的时间更多地时间,仿佛时间可以被无限拉伸,而不是有限的。所以对于我现在要做的不是和时间玩游戏并且想要胜出,而是正确认识到时间的有限性。给自己制定相机的目标性计划,假期完成多少篇教案,开学后每天完成多少篇,作文一天批改几本,并且自我打卡。
再细细想想,不光是我,班级里的孩子们也是“拖延症患者”。最常见的就是迟交或者不交作业,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的这些行为。开学后我想我可以更加系统全面的谈谈这个问题,并且想办法改善。让学生首先找出拖延的原因: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找到了自己拖延的原因后,学生便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通过笔记、日记、随想等等。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见证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内容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做好计划,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大人尚且不能做到不拖延,更何况自制力不强的孩子,这就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建议了。
在我看来,《拖延心理学》就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取舍;同时它又像是一位老朋友,对我们的缺点提出了改进建议,让变得完美成为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拖延的理由,也一定会有战胜拖延症的方式,比如说写便利贴时刻提醒自己还要做的事情,每天晚上写日记回顾一天的生活,总之,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是最重要的,开始之后一切都顺理成章,大胆的迈出第一步开始去做吧!你能做到的远比你想象的多!?
每天睡前都问问自己:今天,你拖延了吗??
读书会《爱心与教育》
汤山中心小学 郝星月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根据自己教学工作记录下的教育手记,结合教育大家提出的教育理论和自己教学的实际经验,整理出的一本启发教育者的书。
手记一:爱心与童心
1.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2.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3.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4.高素质的教师,第一条应该是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5.教师真正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李镇西在爱心与童心方面的主要做法有: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给他们过集体生日;关心生病、家庭困难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帮助;带学生包饺子、野餐等。
我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仅5个月时长,虽然时间不长,但也在工作中收获了很多。爱护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一,我深知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爱有多重要,我所带班级为低年级,低年级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美,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既是学生的严师,也是他们的益友,下课之余,我总喜欢混在孩子堆里,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孩子”,有时我会陪孩子们聊天,有时陪孩子玩跳皮筋,有时陪孩子将上节课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等等;其次,一年级孩子是最有表达欲的年纪,他们总想把看到的学到的迫切地告诉你,尽管一窝蜂好多个孩子叽叽喳喳的,会把你吵得耳朵嗡嗡响,但我仍然会耐心地引导他们一个一个说,教育孩子做到倾诉并学会倾听;天气凉了,我也会及时提醒孩子添加衣服,要下雨了也会提醒孩子带雨伞,有时候还通过班级群再次提醒家长。久而久之,我和孩子们和家长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手记之二:与顽童打交道
1.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
2.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
3.相信孩子。
很多老师面对后进生都是很头疼的,但衡量一位老师教学水平往往不是优等生而是后进生。后进生在班里,往往很容易受到恶意,作为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耐心与爱护。我的班级里也有几个孩子成绩偏弱,我深刻地记得一个小男孩这学期的每一次分数,从36分到50分到67分到78分再到84分,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弱,往往上完两节语文课,他仍然记不住什么知识,所以我课后利用时间帮孩子再反复讲解。
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只不过是早晚和快慢的区别,有些学生步子跨的大学得快,有些学生步子跨得小但只要多跨几步照样能和他们一样到达终点。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可言,我相信他们。
手记三:优秀学生的培养
李镇西提出培养优生六大方法:一是引导优生树立远大志向。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二是帮助优化认识自己;三是防止优生虚荣自私、骄傲自大、心胸狭隘;四是激励优生超越自我;五是训练优生的受挫心理;六是培养优生创造能力。
优等生是班级中坚力量,也是备受关注的。我一直教育优等生避免虚荣骄傲、自私自利。平时的教学中,我利用班会课,让同班的孩子们互相说说对班级班干部看法,及时从孩子那获取我平时很难知道的信息。我一直教育班上的学生,每个孩子在老师心目中都是第一名,都是平等的,不允许出现任何歧视、嘲笑等等对同学的恶意,要互帮互助、互亲互爱。
手记四:如何改变孤僻性格?
李镇西认为一是学会大声说话;二是尝试抛头露面;三是主动关心他人;四是积极投身集体。
我一向不喜沉默寡言、过于内向的人,我认为新时代的孩子应该是大胆的、自信的、朝气蓬勃的,所以我不允许我带出来的学生唯唯诺诺、怯言怯语。开学初至一学期结束,我为了引导内向的孩子活泼一点,不敢说话的孩子敢于举手发言,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很注重口语表达的训练,以赞美教学为主,鼓励孩子敢举手、敢发言、做到把话说清楚。 对那些不太举手的孩子我会多给机会并表扬,一学期下来,原本沉默的孩子变得活泼了,连孩子的妈妈都很惊喜孩子有这么大的转变。
第一年来工作,学校便让我任班主任,深知是学校对我的信任与期望,所以我更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也希望时刻践行素质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做一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