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旧版栏目>>教学信息>>阅览文章
字在语文
——汤山小学语文组参与南京市教研室线上集体教研活动

作者: 濮东林 | 发布时间: 2020-06-01 | 794次浏览

字在语文

——汤山小学语文组参与南京市教研室线上集体教研活动

528日上午,南京市教研室开展“字在语文”主题教学研讨系列活动,此次活动依托网络,以线上教研的形式进行,汤山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参与此次教研活动,大家认真观摩直播课,仔细聆听名师评课,一起质疑解惑,共同研讨商议,一上午的时间充实而精彩。

3b997fc660882bcc8476d12c173046b8

以“字在语文”为主题,来自南京市不同学校的四位名师带来了四节各有千秋的网络直播课,每一节展示课都匠心独运,给人启迪。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袁博凡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课例《树和喜鹊》围绕着“树和喜鹊”从“孤独”到“快乐”的转变展开教学,课堂有温度有深度,学生们在一遍遍朗读中品味丝丝缕缕情感的迁移变化,感受大自然生灵的美好与灵性。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的高曦希老师则带来一节充满童真的《怎么都快乐》,简洁有趣的儿童诗将孩子们学习与生活中的小思绪展露得活泼生动,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日常游戏生活,将语文课与生活实践相关联,学生们听得兴致勃勃,课文讲解的过程中,高老师将一系列同偏旁的生字进行集中识字,让学生们在直观对比中感受到汉字的奇妙。南京书人实验学校谢素芬老师执教的《枫树上的喜鹊》也充满童趣,想象浪漫而活泼,万物有灵,大约只需要一双妙眼去发现。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的许慧老师执教《花钟》一课,课件精致奇妙,讲解深入浅出,识字教学观字形、析字理,融汉字文化于其间,令人恍然大悟,将生字识记得更加深刻。四节直播课涉及个不同的年级,文本体裁涵盖童话、儿童诗、科普小品等,每一节课都彰显出执教者独到的思想,令人受益匪浅。

87d624c591a919da7417f927a65f9868

四节网络观摩课之后,区教研员针对听课老师的一些问题进行线上答疑,为13年级下一步的语文教学进一步厘清方向,南京市教研室的徐艳老师进行了教学点评和活动总结,一番评点鞭辟入里,启人深思。研讨中授课教师凸显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融合在课文的语境中,对准儿童,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

96ed2aa289d1d7f1a934ae118ba41dd0

汤小语文组的教师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言和思索,刘倩老师对高曦希老师的《怎么都快乐》一课印象深刻,她认为高老师的课堂立足于“快乐”二字,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激发兴趣,快乐识字,感情朗读,快乐体会——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既摄取知识,也收获美好的情感体验。

bf7bc77a333934bc64ef60ba9284e39f

赵凌云老师则很欣赏许慧老师的《花钟》课例,她指出,许老师识字教学富有巧思——“寿”字上方三横一撇像长寿老人额头的道道皱纹;“醒”字左边就像一个小酒瓶,喝醉的人刚刚醒了;“系”字从字理来看是手持丝线……这样的讲解下,生字变得活泼可爱,汉字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大家在交流中思维相互碰撞,有了更多的收获。

b4ef7c9b20de8d2ee7553d2720f57f89

此次“字在语文”线上教研活动课例精彩,点评深刻,讨论热烈,圆满而成功。风物长宜放眼量,其实,汉字文化的渗透、语言表达的积累、想象能力的启发——语文课堂的每个领域都有一方宽广的天地,值得所有一线语文教师去摸索尝试,不沿

4fcd8b7e95cc9485ba0bd350b5f7d552

附:听课老师感想

在“以读代讲”中体会语文教学的奥秘

——“字在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听课感想

汤山小学  周学兰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备课,还要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如今天观看的《枫树上的喜鹊》这篇课例,教师使用适合文本、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课堂就会显得自然又轻松。

课的开始,老师以问题层层引入,以“喜欢极了”为切入口,引出对枫树、喜鹊阿姨 、喜鹊弟弟的喜欢。学生步步深入了解文本,教师没有以满堂灌的方式将知识强行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在读中去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如:课文中多次出现喜鹊妈妈和喜鹊弟弟的对话,虽然文章中给出了作者的具体的想法,但老师仍然让学生在对比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等情境中更进一步地去体会他们之间的对话,从而加深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以角色朗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感叹号、问好的位置及作用,用不同的节奏、语气、语调读出喜鹊妈妈和喜鹊弟弟不同的特点。同时,读懂喜鹊叫声与“我”想象交织的句段,能够让学生感受想象的有趣与美好。

通过本节课的观摩,让我在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明确的方法导向,将朗读在课堂中运用,一定会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内在体验的知识

552134550b4228ce0e2dfff8110df03b

听课感受

汤山小学 汪敏

上周四有幸听了节录播公开课三年级下册第13课《花钟》,感受颇多,以此为记。

1.教学过程清晰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用一个钟表导入新课到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

2.课件精美

在本次课程中,授课老师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切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例如对《花钟》这一课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课件制作了一个钟表,跟随着教师教学的步伐一格一格转动,更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花钟的理解。

3.教师语言有魅力

当我听着这位老师的课时,第一感觉是老师的语言亲切和蔼字正腔圆、感情充沛,非常富有魅力,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耳朵。正是由于老师将教学语言演绎得充满艺术魅力,才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日后也能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去。

                                                                                                                                 文稿编辑: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