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科研时空>>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汤山中心小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作者: 濮东林 | 发布时间: 2020-05-26 | 970次浏览

汤山中心小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科室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贴近课改教改为方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科研特色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科研活动,积极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逐步形成以校本化教研科研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形成我校的教科研特色。

二、现状分析

1.汤山小学与附中江宁分校联合办学,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值会很高,迫切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质。学校的发展靠教师。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整体教育水平乃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2.教师队伍整体年轻,经验不够丰富,须不断夯实技能,岗位练兵,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3.研究氛围不浓,需要借助专家引领,让教师去做真研究,真实践,把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

三、工作目标

专业成长: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注重教育科研经验总结和成果的提升,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对学校内涵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发展的土壤,力争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促进老师专业成长。

精讲课堂:引入附中分校“少教多学、精讲课堂”主张,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举行专题研讨、教师沙龙等系列活动,以科研促教研,探求汤小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

四、工作重点

紧紧抓住“少教多学,精讲课堂”这个核心工作,遵循规律,坚守规则,提高效率,不断创新;推进本学期江宁区课题研究工作和各项论文评比工作,提升教研实效;加强两组建设,打造学习共同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和专业化水平提高。

(一)强化责任意识,构建科研运行机制

1.更新观念,营造氛围

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位教师要努力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学校应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科研氛围。

2.完善机制,明确职责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强化教研组长职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各教研组长和课题中心组成员要率先垂范,青年教师要努力成为教科研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科研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完善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科研网络,为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2)落实青年骨干教师“师徒结对”帮扶制度,充分发挥骨干和成熟老师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为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学科组每学期初定基本功比赛的主题,结合区基本功比赛的评比项目,在教研组内,先展开初步无声说课为主的竞赛,开展三项以上的基本项目比赛。这些基本功比赛帮助青年教师弥补在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欠缺,同时可以引导他们关注和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的现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开学初拟定师徒结对方案,教研组推荐,校长室审核,确定师徒结对的名单。期末前所有的徒弟在备课组内上展示课,进行汇报展示。通过不定期检查听课本和其他教学活动,积极落实和检查师徒结对工作。学期末评选出优秀师徒结对奖若干。

3.严格考核,激发活力

努力探索并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教科研激励机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题研究、教科研工作的相关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严格考核,奖励教科研成果,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热情,提升学校教科研的实力。

(二)规划教研活动,智教慧学提高效率。

1.学习、研究、践行“少教多学,精讲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组织教师培训学习,观摩名师授课,邀请分校名师解读“少教多学,精讲课堂”的价值追求,课堂教学实践的四步操作系统及评价标准,使教师能对“少教多学,精讲课堂”的模式有深入的理解。教研组、备课组根据相应理念要求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上教研课,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智教慧学,提高效率。教导处深入课堂,把脉会诊,并进行阶段反思,总结提升。

2.精心设计筹划学科活动,将学科活动做成经典活动课程。制定学生语数英学科活动规划表,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和教导处管理人员参与研讨确定。学科活动提倡精炼,注意整合和实效性,让教师们在活动中提升学科素养。开好每周一次的组长例会。通过这个渠道布置工作,反馈问题,宣传新政新知。抓好教研组长队伍建设。要求他们以身作则、以德服人,组织好教研活动,同时在个人专业化建设和教学成绩方面,走在学科组的前列。每学期的八次教研活动需要期初明确主题,主题集中才能使老师专注深入,围绕“精讲优学”,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开学初组织和审核好本学期校内菜单讲座内容,建立校内菜单库,为更多的老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骨干各级各类骨干老师参与区级菜单,积极点菜,创造条件,向校外推出优秀人才。学校组织督查员对教研活动随机抽查。每个层级的督查都要填写相应的督查反馈表交学校,有问题的第一时间在反馈平台反馈,督导组安排专人跟进教研活动。

(三)组织培训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研组展开读书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和感受,畅谈对教育的认识和建议。

2.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案例等比赛,力争在获奖的面上扩大,获奖的层次上有较大提高。坚持立项课题以档案袋的形式进行过程管理,定期检查,规范实施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中期检查交流和结题指导等工作。

(四)抓好课题研究,融合教学提升科研实效

好我校的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态文化观照下小学“实践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的结题工作,筹划省级十三五具身学习视域下“学旅驿站”项目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区级五规划课题《指向儿童品格提升的军营文化德育活动的建构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要树立成果意识,规范管理过程性材料,通过课题研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1.扎实做好课题常规工作。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的三个会议,即学期初的课题布置会,学期中的阶段小结研讨会,学期末的课题研究过程成果展示会,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真开展,真研究。

2.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帮助课题组开展过程研究,围绕学科组的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并以课题带动教师研究,以科研形式带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探究活动带动年轻教师训学习,逐步提升自我。每一位参研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工作,提高实验的实效。做到妥善安排,认真实施,过程扎实,资料详实,成果充实。今后,每个新立项课题在做好常规研究工作的同时,每学期还必须组织课题组人员完成以下工作:读一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专著并撰写读书心得;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开一堂课题研究课;写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积累一些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等;期末形成一份研究工作总结。

(五)推广科研成果,打造科研强校品牌

1.做好论文撰写的发动工作。每一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目标,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要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叙事、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教科室将组织好各级各类论文评比选送工作,本学期在论文发表、获奖的数量和档次上要有新的提高。

2.重视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为了提高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引导教师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轨,本学期对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项优质课竞赛、论文评比、微课制作等教研竞赛活动,要群策群力,做到“高质量、创特色”,力争在省市区获得高层次奖项,打造学校科研强校品牌。

附:月工作安排

月:

1.制定《学校教科室学期工作计划》。

2.成立校课题中心组和教科研团队。

3.组织各课题负责人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4.校级骨干教师菜单式讲座。

5.组织区级菜单式讲座申报和点菜工作。

6.第十一期市级个人课题申报工作

7. 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案例、黄浦杯、行知杯信息化论文评比

月:

1. 校级骨干教师菜单式讲座。

2. 围绕个人课题开展片级成果研讨交流活动。

3. 申报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态文化观照下小学“实践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的结题工作。

4. 筹划省级十三五《具身学习视域下“学旅驿站”项目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开题工作。

5.组织教师参加管理论文、项目化论文的评比

6. 各项教科研成果登记、汇总、通报。

7. 教科室工作总结。

教科室

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