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旧版栏目>>书香长廊>>美文赏析>>阅览文章
逃家小兔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0-12-03 | 579次浏览


 
  基本资料
  原书名:The Runaway Bunny
  作者:(美)玛格莉特·怀兹·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文,(美)克雷门·赫德(Clement Hurd)/图
  原出版社及初版日期:Harper & Row,Publishers,Inc.,New York. 1942
  尺寸:18×21cm
  页数:41页
  少年儿童出版社/黄迺毓/译/2005年5月初版1刷
  
  关于作者
  玛格莉特·怀兹·布朗
  1910年出生于纽约。她从小就展现出了自己擅长讲故事的才华,上世纪30年代中期,她加入了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班克街(The Bank   Street)的工作,在那里,她常常聆听孩子们讲述自己编的故事和儿歌,并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乐趣和方向。班克街的一个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和教育者成为学习上的伙伴,而她将这个观念也运用到了她日后的创作中,她写的一百余本幼儿图画书充满了游戏的感觉,轻松明快,却能够启发孩子自己进行一系列的思考。
  1952年11月13日,42岁的玛格莉特·怀兹·布朗在法国旅行途中突然逝世。
  克雷门·赫德
  1908年出生于纽约。耶鲁大学毕业后,去巴黎学了两年现代绘画,回国后成了一名装饰画家。后来他结识了玛格莉特·怀兹·布朗等儿童文学工作者,并且和其中的一位作家艾达结婚。玛格莉特·怀兹·布朗在看到了他的两幅作品之后,就极力劝说他为图画书画插图,并特意为他写了一个儿童故事《大象和小甲虫》(Bumble   Bugs and   Elephants,1938),让他做一次插图上的尝试。于是,在其后的五年间,他很快就成为了一个深受出版界好评的童书插图作者,而他和玛格莉特·怀兹·布朗合作的两本睡前故事书——《逃家小兔》《月亮,晚安》,都成了图画书的经典之作。
  1988年逝世。
  
  获奖及推荐记录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书
  (“Best of the Best” Children’s Books 1966–1978 SLJ)
  ●1972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
  (Outstanding Children’s Books of 1972 NYT)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100本最佳童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 “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
  ●入选《AB出版人周刊》“20世纪100本最佳读物”
  (100 Best Books of the 20th Century,AB Bookman’s Weekly)
  ●2001年被美国《出版者周刊》评为“所有时代最畅销童书”(精装本)第104名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绘本研究部编《图画书·为了孩子的500册》
  
  内容简介
  从前有一只小兔,他想离家出走,于是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了。”妈妈说:“你要是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小兔说。“要是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妈妈说。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小兔说。“要是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妈妈说。
  就这样,小兔先后变成了小花、小鸟、小帆船、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小男孩;而妈妈先后变成了找小花的园丁、让鸟停的树、吹小帆船的风、在半空中遇到空中飞人的走钢索的人和正好抱住小男孩的妈妈。
  “天哪!” 小兔说,“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
  妈妈说:“来根红萝卜吧!”
  
  作品解读
  不要小看了这本出版于1942年的图画书,它的作者可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性人物玛格莉特·怀兹·布朗和克雷门·赫德!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把它评为了“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书”,还附上了一段推荐词:“在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这本小书可能会成为不朽的幼儿读物的经典。”
  事实上,在此之前,它就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了。
  六十多年过去了,它一版再版,2002年美国还推出了封面上贴着一个金黄色大奖章的“60周年纪念版”。它早就不是经典不经典的问题了,正如日文版勒口上的一句导读所说:“今天,《逃家小兔》已经成为了童书中的古典。”
  玛格莉特·怀兹·布朗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就像她曾经说过的那样,是“写一本简单的书……让孩子们能有一小会儿从系鞋带一类的生活琐事的烦恼中解脱……来到一个永恒的童话世界。”
  这回,她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
  这个故事简单得是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了。
  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对妈妈宣布说他要“跑了”,他要“离家出走了”——尽管后来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出于他的叛逆或是遭遇了什么委屈,他不过是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爱他——但我们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位机智而又豁达的妈妈,她没有惊诧,甚至没有问一个为什么,而是欲擒故纵地说:“如果你跑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紧接着,一场在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就开始了。小兔子上天入地,可不管他扮成溪里的一条小鳟鱼、一朵秘密花园里的小花、一块高山上的大石头,还是一只小鸟,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跑了,于是妈妈便喂了他一根象征爱情的红萝卜。
  正如一篇书评所评价的那样:《逃家小兔》总是能让年幼的小读者感到一种安详宁静的愉快。因为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小兔子一样离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个小兔子的经历就像他们自己的游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
  玛格莉特·怀兹·布朗不愧为是玛格莉特·怀兹·布朗,这个一生未嫁、从没有过自己孩子的女人,怎么能把一个幼儿的心理写得那么惟妙惟肖呢?
  “我要跑了!”“你跑吧,我来追你!”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能展现伟大母爱的一段对白了吧?没有人会不发出会心的微笑。小兔子顽皮、想像力无边;妈妈则无怨无悔,任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抓回来……小兔子的创意和妈妈那诙谐、临机应变的回答,不禁让人想起了那本脍炙人口的《猜猜我有多爱你》,那也是一本验证妈妈有多爱我的图画书。不过,它比《逃家小兔》晚诞生了五十多年。
  也许,是玛格莉特·怀兹·布朗特给了它灵感吧?
  据说英文原书是用美丽的韵文写成的,节奏如诗,可惜的是译成中文或日文之后,都打了折扣。译得再怎样好,也译不出原文中那种原汁原味的韵律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图画书爱好者喜欢阅读原版书的原因。
  《逃家小兔》让一代又一代的家长,在孩子们睡前为他们阅读这个让他们备感温暖的故事,还因为克雷门·赫德画的那些图画。

  克雷门·赫德把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画得既写实又浪漫,在画面的衔接和处理上也很有创意。你看,当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时,分别是两张黑白钢笔画,而紧随其后的两页,则合二为一,则是一张全景似的横长的彩色跨页,没有对白,只有一幅色彩浓烈的想像的画面——小兔子变成了河里的一条鱼,妈妈穿着黑色的长靴,一只手拿着一个渔篓,一只手用力把渔竿甩了出去,逗人发笑的是鱼钩上拴的竟是一根鲜红的红萝卜。然后,又是两张黑白,又是两张合二为一的彩色……这种黑白与彩色的穿插,不仅一次又一次把故事推向高潮,而且通过视觉,把孩子们的想像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必须承认,这是一本无可挑剔的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