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小班主任”
作者: 施丽 | 发布时间: 2019-04-30 | 686次浏览
做一个幸福的“小班主任”
4月30日下午,在南京市德育带头人戴翠娟老师的主持下,汤山小学班主任开展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如何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活动开始,戴翠娟老师出示了一个名为“我有一条黑狗名叫抑郁”的视频,就视频中的问题,各班主任展开了探讨。接着,戴老师出示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某一天,班上有位老师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哭着说,她书包一直放在课桌中,后发现给母亲购买母亲节礼物的150元钱不翼而飞了。面对此情景和事件,作为班主任请列出对此事件处理程序和帮助该生的办法。”这是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处理不当会引发不尽人意的后果,工作室成员对此情境都颇有感触,随即对本案例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刘媛老师率先进行发言,刘老师提出,首先要对丢失金钱的孩子进行安抚,然后动员班级学生帮助孩子一起寻找,在确定找不回来之后,开展班会,进行诚信的道德教育,让孩子悄悄地把钱还回来。最后刘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果最终没有帮助孩子找回遗失的钱,班主任是否可以垫上这笔钱呢?
关鑫老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在吸取教训并在今后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接着,关老师也提出了自己对此案例的做法:在安抚好孩子冷静之后,尽力帮助孩子回忆和寻找,找不回就基本确认是班级孩子冲动拿了。开展母亲节主题班会征集祝愿,削弱丢失金钱给孩子带来的紧张和压迫感,让拿了钱的孩子将钱夹在祝愿中,不动声色地交还给老师。
庄晖老师思考缜密,从多维度提出了自己的处理程序:在安抚孩子和帮助孩子寻找之后,应当上报学校的德育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告,增加寻回财物的可能性。若是不能找回,就在班级以母亲节为话题,引发孩子们的共情,并以小红包的形式,让收到感染的孩子悄悄地讲钱放回。
周学兰老师、刘倩老师和毛云老师在之前老师们的讨论基础上进行补充。周学兰老师提出,要对拿走钱的同学私下里进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刘倩老师结合本班发生的类似案例,补充可以借助家校合力,联系家长一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教育,让孩子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助力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毛云老师也提出了不仅仅要着力于找到钱,为了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一味地淡化拿走同学财物的行为,事后应当和当事的孩子进行沟通和教育,在班级里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明确不可擅自拿走他人财物物品,将其作为班级规范进行常规要求。
讨论过后,戴老师对成员们指点迷津:提醒大家在情境中寻找关注点进行归因分析,并逐一提出解决方案。在此案例中,第一个关注点就是情境中的孩子是哭着说的,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安慰,助于孩子清晰地进行过程性的回忆,戴老师很欣慰今天所有的成员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这一点;第二个关注点是孩子的钱一直放在课桌内,说明孩子财物保管不当以及可以基本确认财物是同学拿走的,需要结合本年龄段孩子特殊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注意方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第三个关注点是孩子的钱是用于给母亲购买礼物,在社会影响下孩子认为情感是用金钱来表达的,这样的观念需要班主任在开展活动中进行修正。并且班级的班风建设应该是一项持久地工作,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也会对减少此类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