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知识,让习作教学富有“生产力”
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开展习作专题菜单讲座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9-05-13 | 624次浏览
精准知识,让习作教学富有“生产力”
——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开展习作专题菜单讲座
2019年5月7日,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非常荣幸地邀请了上元小学的特级教师吴勇。此次讲座主题为“精准知识,让习作教学富有‘生产力’”。汤山小学全体语文教师济济一堂,共同参与聆听。
讲座共分为课例分析和互动答疑两部分进行。首先,吴特开门见山地抛出“为什么孩子们写不出东西”这一问题,着实道出了在场老师们一直以来在习作教学中的困惑。吴特认为“缺乏动词意识”是其关键。确实如此,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发生往往离不开动作。教会孩子通过“分解动作”“拉长距离”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将事情写具体写生动。如此一来,关于习作教学的“精准知识”便清晰可见。此外,吴特还列举了《红楼梦》中的一段经典场面描写,借以说明场面描写惯用的“点面结合”手法背后隐藏的“精准知识”——重点列举、差异呈现。这样“教到尘埃里”的写作教学赢得在场老师的一致赞同!
吴特在这一环节不仅指出了笼统模糊知识的局限性,还点明并强调了“精准知识”以及开发“精准知识”的意义。教师只有从学生平时的习作中发现问题,才有可能开发出精准的写作知识。
最后的互动答疑环节也是精彩纷呈。在座的语文教师抓住这样难得的机会,结合自己平时的习作教学纷纷向吴特道出了心中的困惑。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中的词汇量?如何避免文章的千篇一律现象?如何寻找精准训练点?学生如何从细节中跳出来?……一个个问题既是老师们的困惑,也是老师们平素的思考。针对几位老师的提问,吴老师也热情分享了几点经验:教师可以通过造句来唤醒学生大脑中的休眠词语,从而提高孩子的词汇量;注意在寻找训练点时要避免常识性错误,如写别人不写心理,写自己不写神态的写作常识;明白小学阶段的习作本质是训练体,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去模仿和学以致用。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吴特带来的这场盛宴让在座的语文教师受益颇多。这次讲座不仅解决了老师们习作中教学中的困惑,同时也让老师们意识到习作教学精准开发的重要性。相信这次讲座对参加听课的老师们来说是一次珍贵的经历。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