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中心小学“十二五”教师成长规划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4-02-16 | 432次浏览
汤山中心小学“十二五”教师成长规划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学校十分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向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目前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107人,合格学历100%,高层次学历比例达83%,其中本科学历65%。硕士研究生毕业1人。学校先后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平安校园”等。近年来,学校以自主教育为特色,以教科研为抓手,以名师培养工程为突破口,加强师德建设,执行教育法规不动摇;强化道德教育,发展学生素质不放松,在全校的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在同类学校中影响及排名逐年上升。汤山小学有一支勤奋实干、勇于争先的领导集体,有一批理念新颖、个性鲜明的教师群体,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频频获奖,先后在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二、存在问题
1.学校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缺失,发展动力不大,对新事物、新问题不敏感,对学生、家长、社会多元的需要缺少回应和变革;只重视学科专业表层的知识和技能,忽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造成基础素养、学术视野、知识结构偏狭。
3.骨干教师成长的速度,尤其是学科名师的成长还跟不上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家长、学生多样化的要求。
三、“十二五”教师队伍发展主要目标和措施
(一)总体要求:素质优秀、善于探究、和谐进取
(二)发展目标:
(1)教师团队发展目标:既能胜任学科教学、又能胜任班主任、少先队工作;既有较高教育教育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又有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既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又有丰富的非专业素养;既有民族文化根基,又具有信息化素养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的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0%,其中本科学历达到80%,研究生学历(学位)达到5%。45周岁以下教师中,100%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研究与整合能力。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学校“名师工程”,即力争在今后5年时间里,培养出2-3位区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人数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0%以上。
(3)班主任队伍发展目标:整体提升、实践创新、成效优化、特色彰显。
班主任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班主任工作实践突出创新;班主任工作成效明显优化,班主任工作特色充分彰显。从而初步构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培养模式,造就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勤于实践、乐于研究、敢于创新优秀班主任。
四、具体措施
1、优化学校管理。
(1)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领导者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师生对领导的可信度。
(3)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广大教师的民主管理作用。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成绩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2、提升师资素质。
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教师培养活动为载体,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训措施,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从而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适应教育信息化、优质化要求的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务技能精、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责任感强、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学校管理队伍,力求形成一支懂管理、有成效、勤钻研、会创新的学校管理队伍。
(2)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能力,民主管理思想的班主任队伍。
(3)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一批业务上过硬,个性明显,教学有所长的专职教师队伍,争取每个学科都有本镇影响力的教师。
4、强化教育科研。
坚持以科研为学校发展动力,坚持“问题即课题、教研为科研”,勇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1)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2)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深入研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3)加强教研活动课题化建设,围绕课题,突出主题,进行常规教研活动,实现教中研、研中教。
(4)完善学校现有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管理,坚持学校主课题统摄下的小课题研究。注重宣传科研成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宣传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
5、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
(1)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
(2)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独树一帜,有一个大的提高,打造一个名牌。
6、改善办学条件。
(1)学校办学的重点是积极争取“防震减灾”项目资金,改造教学楼,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建设校园景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通过校园改建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人文化“建设,使学校达到校园文化建设标准。
(2)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更新部分设备,努力配备班级的多媒体设备,完善校园网络运行,拓展其功能,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的能力。
(3)同时,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问题,配置要坚持标准,适度超前。对图书室、音乐、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五、实施的策略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成立学校五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积极做好学校规划的实施工作。学校将在每学年初围绕五年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并把具体工作目标逐一落实到各处室、各年级(组)中去。学校将于每学年结束前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总结规划实施成效。对没有落实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限期加以整改。
2、营造良好氛围,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增强主体意识,积极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切实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生活情况,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既心情舒畅又严于律己,既利于扎实工作又利于不断创新的环境,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重服务保障,增强学校发展后劲。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校发展的后勤服务工作。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后勤服务的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专用室的服务功能,为学校的协调发展提供后劲。
4、重视评价引导,认真做好调控监督。积极增强监督意识,努力做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与监督。学校将成立以教职工代表为主体的规划自评领导小组,建立自评操作体系,确保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稳步有序的落实。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至2011年
(1)鼓励全体教师坚持参加教育学习, 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2)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做到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3)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深入课题和课改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促进课改及教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2年
(1)要使教师充分的认识到,个人的专业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教育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长和更新,因此,发展和学习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应该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心理准备。
(2)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身教”的能力等。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领会“课改” 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研、培等形式,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
(4)加强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的整合和研究,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最大化共享。
第三阶段:2012年至2013年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为教师发展多搭建平台,由青年教师对中老年教师开展教材的二次培训,进一步熟悉教材,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参加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鼓励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论文质量,使中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方面有所突破。
第四阶段:2013年至2014年
(1)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培训,把理念用于课堂,使学校的教学水平能有显著提高。
(3)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争取培养出一批教坛新秀和教学骨干。
第五阶段:2014年至2015年
(1)加强师德培训,注重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
不断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重点是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事业感,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对《教师法》和学校制定的“加强教师师德规范”实施意见学习,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教师人格,培养教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认识,要求各级公开课必须使用课件,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独立制课件。促进教师更好的掌握现代教育和办公技术手段。
(2)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形成自主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学生得到共同提高。加强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驾驭能力、引导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的培训。
(3)加强青年教师“三笔字”和简笔画的训练,重点提高教师板书,板画的能力。
(4)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完善学校特色建设,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形成特色。加强教师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增强“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意识,懂得教育科研工作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对科研课题的研究,不断探索、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七、目标达成
1、加大经费投入,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2、除了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和网络平台培训之外,多为教师到校外进行培训提供机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观今最新的信息资讯接轨。
3、听取各种教育、教科研方面的讲座,多读书,多学习,撰写各种教育工作及听各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总之,“十二五”时期,我们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有着发展史上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全校教师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二五”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