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的本领大》听课漫记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0-03-17 | 424次浏览
曾做过几天濮老师的学生,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自己土生土长,方言很重,为了拿到普通话证书,自己曾下过苦功,老师辅导时,认认真真,自己将普通话磁带教学曾一遍一遍的模仿学习。可是,结果却是江北驴子学马叫,四不像。曾在进修校辅导我的张老师又好气又好笑,说我不读不错,一读就错,读的越多,错的越多。真的是一个“衰”。一次不过,两次不过,第三次,就是濮老师辅导的,意想不到的是:我终于拿到了二级乙等证书,欣喜不已。濮老师是一个纯真的教师,不管是教学,还是办事儿,总是认认真真、周周全全的,受到同事、家长、学生们的由衷尊重。
今天的校本教研课《谁的本领大》就是濮老师开的。
这一节课,濮老师的教学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合乎课标要求。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这堂课就是围绕这个来展开教学的。在教学中,重视了这么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角色体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风和太阳是怎样比本领的。【3】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本领,要正确熟悉自己,看待他人。与人相处要本着一颗友爱的心去帮助,赞美他人,一起快乐地学习,生活。整堂课能扣住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来进行。
二、在教学设计上有特色。
整堂课,濮老师分为了四个环节来进行:我会读、我来答、自己学、我来做、我爱想来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课堂教学流程的脉络清晰。整个流程大致如下:
因为公事迟到了,从濮老师板书上来推测:她首先出示的是课题:谁的本领大?引出疑问:谁和谁比?比什么本领?结果怎样?后面接着就是—
【1】我会读:
本领 碰到 正巧 脱下 强烈 难受 挂帆 推着
得意地说 高兴地喊 惊讶地说
这个读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故事过程中的重点词语,其中涵盖课文要求重点学会的九个生字。第二个层次就是同样是说,却有不同的语气、不同情态、不同效果作用的三个状语修饰的词组。
【2】我来答:
课文讲了______和_____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____次。
第____自然段到第_____自然段写的是他们第一次比本领,比的是_____。
第___自然段到第____自然段写的是他们第二次比本领的事,比的是_____。
这是对课文总体的把握,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进行。
讨论太阳公公的比赛规则: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
让学生理解:看看太阳公公和风是怎样说的。因为是二年级,为了培养孩子说的能力,蒲老师用:“要比脱孩子的外衣,那可是我的_______,我只要_______,这小孩还不_______!”让孩子来作答。这里,蒲老师重点是让学生对“那还不容易!”和“看我的吧”进行比较。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了文本。
【3】自己学
根据下列提示,学习4——8自然段:
1、找一找:
(1)风第二次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太阳第二次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想一想:他们比赛结果怎样?这次谁的本领大?
在这个过程中,濮老师让学生找找圈圈画画第二次风和太阳石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来思考讨论,这样就完成了由扶到放的转化。学生自主的学,四人小组合作的学得到了体现。
让学生在讨论后,重点讨论太阳公公“惊讶的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这句话,理解他们态度为什么会转变。
【4】我来做
太阳发出( )的光,那孩子( )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风( )着帆,帆( )着船,像( )一样飞快地前进。太阳和风各有各的( )。
这个环节编排的很巧妙,它将本文的内容作了精要的概括,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缩写,又让学生理解了这个寓言的含意。
【5】我爱想
第三天,风和太阳又碰到了一起。
这是给这个故事进行续写。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的写。
三、这堂课濮老师的教学风格得到了淋漓至尽的展示和发挥。她那标准的普通话,她那完美的语言表述,她那激励性的语句,她在教学中的循循善诱,她对课堂走势的掌控……都恰到好处。我给这堂课打了“优秀”。
教学永远是一个遗憾的艺术。如果说自己对蒲老师这堂课有什么建议的话,有这么两点:
【1】课堂的容量要恰当。在教学到第二次比赛时,已经到了下课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而止。故事会怎样进行?结局怎样?应该临时设置一个悬念,让孩子来进行思考。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的问题解决。还有就是,当我们的实际教学,与课前的预设不一致时,我们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
【2】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分角色朗读,这点,濮老师也进行了,但深度还不够,比如教学指导中,可以抓住风说的两句话的标点来进行区别、来比较。“那还不容易!”中为什么用“!”呢?这时的风骄傲着呢。而第5自然段中风只想说明比什么,再说风又输了一次,有点谦虚了,所以只用句号了。所以读的语气也不同了。还有读时,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表情,要融入到课文的故事情景中去。让学生品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让学生四人分角色朗读后,可以在班上进行朗读比赛,也可以到讲台前演一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也能形象直观的理解“裹紧”、“脱下”等一些词语了。再让学生进行点评欣赏,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一堂课的过程,不能走过场,也不能蜻蜓点水的过过程,也应该看到,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朗读水平有所提高进步的过程.
一个完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童话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师生共同陶醉。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