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旧版栏目>>特色汤小>>文化汤小>>阅览文章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作者: 无 | 发布时间: 2013-12-11 | 341次浏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马万娟

学校给我们老师发的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拿到书后,我开始了阅读,并很快地被它吸引。就如序里尹建莉写到的,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我能深深的感受到它真的是一本好书。看了几章之后更是不由的再一次发出和尹建莉一样的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的这样好!”现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大家交流,请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读书感受。

在我一贯的意识里,师生之间如果缺少了“害怕”,则会群龙无首,乱作一团。看完第一章以后才发现这样的想法有多么幼稚但又十分现实。师生之间如果只能靠害怕去压制,那一定不是融洽的、和谐的,气氛一定充满了火药味。

孩子们能在一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都得益于这位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雷夫老师真是一位全能型的老师,书中介绍了阅读的方法、生活中的数学、运动训练的技巧以及带领学生开展的艺术、戏剧、美术等活动,真是包罗万象,不仅是有观念而且有方法,比如如何指导学生写读书心得等,雷夫老师说:我要让我的学生爱上阅读。

雷夫老师提倡并实践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而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其实是“害怕教育”遍及方方面面,很多学生守纪是因为怕受罚;考不好怕老师批评、家长责罚、同学嘲笑;为维持课堂纪律,较多的老师采用罚站、训斥等手段;对未能按规定完成作业的学生则采用重复做、告诉家长、到办公室等种种办法。然而许多家长也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骂又打,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让我想起我们二(3)班的谢国勇同学的这样一个例子,考试成绩不理想31.5分,父亲打电话跟我说没有办法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小孩还是跟听不懂似地无动于衷的不支声。我悟出来的道理是:越让他害怕你只会让他越来越远离你。

我佩服雷夫老师的智慧,更惊叹于他的谦和,耐心,毅力和对工作的热情。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的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身上。”“教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我真的都做到了吗?“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给我的感触颇深,因为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往往忽视的问题。记得自己上学的那会儿,老师常常告诉我要和外面学校的学生去比成绩,不要满足于班里的前三名,不然就不会进步。现在,我对成绩好的学生也说类似的话,对中下的学生倒是要求他与自己的过去比较。我的老师教导我的话让我不断地努力,它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总是与别人去比较成绩,反而掉进分数的陷阱,甚至到最后连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厌学了。

成功教育的背后,除了丰富的经验外,一定有一套成熟的理念或做法。的确,从雷夫的描述中,我被雷夫老师的做法深深折服。我们也常常抱怨孩子很难管,无奈,发脾气,有的时间甚至会选择放弃,我觉得那应该算是我们的败笔。雷夫—艾斯奎斯能创造教育的奇迹,我认为还是原于他对教师的理解,对孩子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今后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也需要这份爱心与理解,这样才能作为一名好老师而存在。我觉得我们应该多从自身查找问题和不足,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我们应该明白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应对机智,要有恰当合理的处理方法,要善于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就如自序中雷夫在最后写到的黑体字:“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在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成功无捷径,我们可以做得更好。